OpenDAO中文网

请你不要自杀,不只是在春天

发布日期:2025-01-04 15:03    点击次数:155

  作者:一颗多肉  春天,真的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吗?  虽然不想承认,但确实有部分研究表明:  春天,是自杀率较高的季节。  有很多我们熟知的人,都在春天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。  张国荣在2003年的春天,从香港高楼纵身一跃;  以梦为马的海子,在春天卧轨自杀;  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,曾写过小说《春天的景色》,最终也选择在1972年的春天,结束了生命.....  都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,为何有些人却选择在春天与世长辞?  今天,想和你聊聊:  春天、抑郁与自杀之间的微妙关系。  让我们重新认识春天,活过春天,过好每一天。  春季抑郁症,是真的吗?  春天很美好,但对有些人来说,也许不是。  “春天的太阳分外温柔,而我却觉得疲惫,一点力气也没有。”  “一旦春天来临,我就特别想闪躲,比如阳光、花朵、树木萌生的新绿。”  “春风一吹就很伤感,就开始忧郁起来。”  “过暖的气温在身上蔓延开,有一种不真实的虚幻感和绝望感。”  “春天到了,什么都在变好,唯独自己却如此糟糕。”  “我讨厌春天!这种感觉,相信只有同类能理解。” 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无病呻吟。  他们只是可能患上了“季节性情感障碍”(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,SAD):  一种出现在特定季节的抑郁症。  这种容易反复发作的抑郁症,会在一年中的特定季节变得更严重。  虽然SAD通常发生在黑暗、寒冷的冬季,但研究表明,有约10%的SAD患者会在春季经历“季节性抑郁”。  所以,在我们享受明媚春光的时候,或许有一群人,正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里,一遍一遍地挣扎。  而比这种绝望情绪更绝望的,是没有人能理解他们。  因为不够了解,这种季节性抑郁症往往会被认为是一种“矫情、无关痛痒”的情绪问题。  那么,如何判断自己或他人,是否可能患上了“春季抑郁症”呢?  其实,春季SAD症状与重度抑郁症状有很多重叠部分。主要表现为——  1. 意志力下降:感觉无法集中注意力或完成日常任务;  2. 精神不振:感觉疲倦、沮丧、绝望或悲伤,无法再通过以往的兴趣爱好获得愉悦感;  3. 失眠/嗜睡:有些人会睡眠质量下降,而有些人则会过度睡眠;  4. 食欲改变:食欲减退或过度进食;  5. 社交回避: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,更喜欢独处;  6. 自我否定:经常自责,缺乏自我价值感,感到生活无意义。  另外,有统计数据表明,以下这三类人群患上SAD的风险会更高:  年轻女性:18到3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,患SAD的风险较其他人群更高;  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:大约15%的SAD患者,其直系亲属也患有,或曾经患有此病,25%~67%的SAD患者亲属患有其他情绪或心理障碍,例如重度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;  重度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:SAD影响10%~20%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和约25%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。患有SAD的人通常患有其他心理健康障碍,例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(ADHD)、进食障碍、焦虑症或恐慌症等。  其中,对周遭环境和事物格外敏感、长期缺乏运动的人,也是SAD的潜在人群。 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以上一些症状,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:  “请看见我,请拉我一把。”  这时候,无论你正在做什么,都请先停下来,好好倾听身体的真实需求,好好关心一下自己。  春天,真的会成为一个人自杀的理由吗?  一般来说,SAD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,但严重者,可能会产生自杀念头。  那么春天,真的会成为一个人自杀的理由吗?  其实,关于自杀的季节性变化,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。  有相当多的心理学家和科研人员,一直在进行“自杀季节性差异”相关话题的研究和调查。  早在19世纪,有研究发现,自杀者多会选择在春天结束生命,而冬天的自杀率反而是最低的。  “和冬天相比,春天的自杀率会高20%~60%。”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弗蒂斯·帕帕佐普洛斯说。  多年来,他一直在研究春天和自杀率的关联。  1995年,发表在《社会科学与医学》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称:  研究人员在调查了28个国家的月自杀率后发现,在北半球的25个国家中,自杀在5月最为常见,并在次年2月有所减少。  接着,1997年一项发表在《精神病学研究》期刊上的研究则显示:  在南半球也有类似的季节性自杀情况,比如在南非,自杀高峰期是9月和10月,也就是南半球的春季。  2020年,美国医学会杂志(JAMA)发表了一篇题目为《季节性变化和全球自杀率》的文章。  该研究基于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自杀率数据,比较了不同季节和地区的自杀率差异。  发现在北半球的国家中,春季的自杀率最高,在3月份达到最高水平,并在夏季开始下降。  研究还观察到,亚洲、非洲和欧洲等地区的自杀率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,而美洲地区则相对较少。 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:  这些研究并不能直接证明“春季本身引起了自杀率的增加”。  但在一定程度上,这些研究结果却提醒着我们:  有些人自杀,或许与春季有一定的关联。  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在春天自杀?  这么多年来,心理学领域的专家一直在寻求着“为什么春天自杀率会增加”的答案。  尽管具体原因还不能完全确定,但我们从部分研究成果中,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。  1. 天气变化的影响  有研究人员认为,天气变化是造成春季自杀增多的原因。  首先是天气变暖的影响。  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教授亚当·卡普林博士表示,意志消沉的人可能没办法在冬天积蓄能量实施自杀,而春季天气变暖则带来能量过剩。  另外,阳光对我们的荷尔蒙造成了影响。  很多人以为,阴雨天才会让一个人心情低落;而充足的阳光,一定会让人积极起来。  但这,仅仅是对一般人而言。  春季虽然把大多数人带离了冬季的萧瑟,但对那些有严重抑郁症的人来说,反而会起反作用。  因为阳光明媚的日子,可能会让你的大脑处于高度戒备状态,当你需要放松时,却很难放松下来。  正如美国心理学博士Deborah Serani所说的,有些抑郁的人会发现,自己的生命并未随着“春回大地”而抵达幸福和重生的状态,反而被卷进了能量充沛的绝望。  “好像全世界都在恢复活力,只有自己留在原地痛苦挣扎。”一位患有“春季抑郁”的网友说。  2.春季社交压力增大  另外,有理论表明,春季社交活动的频率和强度,是导致自杀率升高的原因。  春季通常是许多社交活动的高峰期,对于某些人来说,这些社交压力足以让他们喘不过气。  社交活动增加:随着气温升高,人们开始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和聚会。这给不擅长社交的人,增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。  情感需求增加:春季阳光明媚、万物复苏,随着心情的愉悦和兴奋,人们往往会有更多的情感需求。当需求不被满足时,就容易感到加倍的失落和忧伤。  外貌焦虑增强:春季天气变暖,人们开始穿上轻便的衣服,这也意味着身体的形态和外貌更容易被别人注意到。这可能会引起人的外貌焦虑,进而加重社交压力。  3. 炎症或许是罪魁祸首  让我比较惊讶的是,许多研究表明,炎症与抑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。  一项发表在《自然通讯》杂志上的研究表明,慢性炎症可能会导致神经递质的不平衡,从而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。通过减少炎症反应,可以改善抑郁症状。  炎症反应是一个长期压力下的身体反应。从哮喘到心脏病,很多慢性病都与炎症有关。 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,这种炎症和春天存在联系。  2013年,发表在英国《BMJ公开》期刊上的报告显示:  自杀与空气中的花粉含量有关。  研究人员分析了在丹麦286万人口中的13700个自杀案例,发现当空气中花粉含量达到一定的数值时,自杀事件增加了13.2%。  美国医生、精神科专家弗雷德·卡普林说过,自杀和环境中的刺激物有关,这种发现是极具意义的。  “要让人们知道(自杀)并不一定是软弱,或是性格缺陷。这可能是因为某种生物学意义而引起的级联反应,从而造成了某种疾病,而该疾病又会引发抑郁症。”  请你不要自杀,不只是在春天  每个自杀者之所以选择放弃生命,背后必然有复杂的原因。  季节性抑郁,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因素。  虽然有人在春天自杀,但我们不能说,他们是因为春天而自杀。  自杀通常是由长期的心理、情感或精神上的疾病或问题所引起的。  “关键是,别把事情写得听起来就像是每个人都想要自杀。”公益机构Annenberg中心的负责人Dan Romer说。  我们更应该做的,是支持人们熬过难关、熬过春天,甚至是生命中的每一天。  所以,当我们了解春天、抑郁与自杀之间的微妙关系,我们便能更清楚地认识和重视“春季抑郁”,更好地探索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,并采取积极措施改善这种状况。  让那些抑郁、焦虑的人度过这种极端的情绪状态,拥有更安稳的生活环境,找回对自己、对生活的安全感和掌控感。  以下几个方法,希望能更好地帮你缓解“春季抑郁”:  1.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 睡眠不足会对春季抑郁症状产生重大影响。  为了改善睡眠,可以用风扇、遮光窗帘等,给自己营造一个黑暗、凉爽的睡眠环境。  另外,尽量养成每天在规律时间起床和睡觉的习惯。  2. 让身体保持舒适的温度  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对热的敏感性会导致春季抑郁,但大部分时间感到不舒服的热,容易造成情绪波动。  可以试着通过保持水分、打开风扇或空调、穿上透气的衣服来降温。  3. 腾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 定期运动不仅有助于缓解抑郁和焦虑,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。  可以尝试比较清凉的游泳运动或在室内锻炼,时间上可选择清晨和晚上锻炼。  4. 坚持做好一件事情  春季的工作或学习,容易让人嗜睡、没有动力。  可以创建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、能让你感到愉悦的活动,如学习一项新技能,帮助你恢复日常生活秩序。  5. 均衡饮食  食欲不振在春季抑郁症中很常见。  但其实没有营养会让人更烦躁,更不用说影响注意力和生产力了。  吃营养丰富、清淡的食物和水果,可以有效缓解抑郁情绪。  6. 向他人求助  如果你遇到了一定的困难,请记住你的家人和朋友,他们都会关心你,支持你,陪伴你。  也有很多的公益组织、心理机构可以帮助你。  关键的,是你要踏出那一步,勇敢向他人求助。  写在最后  也许此刻的你,感觉工作很压抑,生活很无趣,一切无比糟糕,甚至想要一了百了......  但我仍然想对你说:  请你不要在春天死去,因为温柔的春风和淅沥的雨声,可以让你好好睡一觉;  不要在夏天告别,因为夏天有凉凉的冰激凌和甜甜的西瓜,为你带来快乐的多巴胺;  也不要在秋天离开,说不定你会喜欢深秋的枫叶和螃蟹,还有空气中稻谷秋收的味道;  更不要觉得冬天冰冷无情,也许糖炒栗子和烤红薯能让你感到温暖。  我是说,会有人好好爱你,会有一草一木为你存在。  黑暗的尽头,一定是光明。  无论怎样,活过今天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  终有一天,你身体里的“小黑”会和你道别,然后温柔地说一句:  “谢谢你,救了我。”  别怕,你永远不会是一座孤岛。  世界和我爱着你。  参考资料:  1."Seasonality of Suicidal Behavior."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, 2000, 157(9): 1467-1472.  2."Seasonal Variation in Suicide: A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" Archives of Suicide Research, 2016, 20(1): 1-13.  3."Seasonal Variation in Suicide and Homicide Rates in Japan, 1947-1994." Social Science & Medicine, 2000, 51(12): 1823-1834.  4."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uicide in Scotland."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, 1995, 33(2): 81-90.

栏目分类



Powered by OpenDAO中文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